软件开发质量核对单(质量核对单是什么)

软件开发 1681
今天给各位分享软件开发质量核对单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质量核对单是什么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本文目录一览: 1、质量核对单 是哪一个范围的输出

今天给各位分享软件开发质量核对单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质量核对单是什么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质量核对单 是哪一个范围的输出

过程管理,就是对过程的管理,是达成目标的重要环节管理

过程管理就是使用一组实践方法、技术和工具来策划、控制和改进过程的效果、效率和适应性,包括过程策划、过程实施、过程监测(检查)和过程改进(处置)四个部分,即PDCA循环四阶段。

过程的任务在于将输入转化为输出,转化的条件是资源,通常包括人、机、料、法、环及检测。增值是对过程的期望,为了获得稳定和最大化的增值,组织应当对过程进行策划,建立过程绩效测量指标和过程控制方法,并持续改进和创新。

过程概念是现代组织管理最基本的概念之一,在ISO9000:2000中,将过程定义为:“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

过程方法”中指出:系统地识别和管理组织所应用的过程,特别是这些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称为“过程方法”。为使组织有效运行,组织应当采用过程方法识别和管理众多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的过程,对过程和过程之间的联系、组合和相互作用进行连续的控制和持续的改进,以增强顾客满意和过程的增值效应。ISO9000:2000族标准还提出了以过程为基础的质量管理体系(如图2所示)。实施ISO9000族标准是一个有效地进行过程管理的基础方法。其中ISO9001:2000是一个最基础的标准,关注顾客满意;而ISO9004:2000是一个趋向卓越绩效模式的标准,关注组织的绩效改进和使顾客与其它相关方满意。在卓越绩效评价准则的各类目中,过程管理是一个与ISO9000族标准相关程度最高的类目。但需要指出的是,ISO9001中的过程管理仅仅旨在使顾客满意,而卓越绩效评价准则中的过程管理旨在所有关键利益相关方的综合满意,它是落实战略目标和战略规划,实施持续改进和创新以提升组织的整体绩效,为利益相关方创造平衡的价值,进而履行组织使命和实现组织愿景的途径和载体,它对卓越的追求,对效果、效率以及应对动态竞争环境变化的敏捷性的追求,都要高于ISO9000族标准的要求。过程管理PDCA循环过程管理是指:使用一组实践方法、技术和工具来策划、控制和改进过程的效果、效率和适应性,包括过程策划、过程实施、过程监测(检查)和过程改进(处置)四个部分,即PDCA循环四阶段。PDCA(plan-do-check-act)循环又称为戴明循环,是质量管理大师戴明在休哈特统计过程控制思想基础上提出的。1 过程策划(P)· 从过程类别出发,识别组织的价值创造过程和支持过程,从中确定主要价值创造过程和关键支持过程,并明确过程输出的对象,即过程的顾客和其他相关方。· 确定过程顾客和其他相关方的要求,建立可测量的过程绩效目标(即过程质量要求)。· 基于过程要求,融合新技术和所获得的信息,进行过程设计或重新设计。2 过程实施(D)· 使过程人员熟悉过程设计,并严格遵循设计要求实施之。· 根据内外部环境、因素的变化和来自顾客、供方等的信息,在过程设计的柔性范围内对过程进行及时调整。· 根据过程监测所得到的信息,对过程进行控制,例如:应用SPC(统计过程控制)控制过程输出(产品)的关键特性,使过程稳定受控并具有足够的过程能力。· 根据过程改进的成果,实施改进后的过程。3 过程监测(C)· 过程监测包括过程实施中和实施后的监测,旨在检查过程实施是否遵循过程设计,达成过程绩效目标。· 过程监测可包括:产品设计过程中的评审、验证和确认,生产过程中的过程检验和试验,过程质量审核,为实施SPC和质量改进而进行的过程因素、过程输出抽样测量,等等。4 过程改进(A)过程改进分为两大类:“突破性改进”是对现有过程的重大变更或用全新的过程来取代现有过程(即创新);而“渐进性改进”是对现有过程进行的持续性改进,是集腋成裘式的改进。

过程管理方法具有与传统管理方法不同的哲理,其基本思想是:从“横向”视角把看作为一个由产品研发、生产、销售、采购、计划管理、质量管理、成本管理、客户管理和人事管理等业务过程按一定方式组成的过程网络系统;根据经营目标,优化设计业务过程,确定业务过程之间的联结方式或组合方式;以业务过程为中心,制订资源配置方案和组织设计方案,制订解决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和工作流管理问题的方案;综合应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计划与控制技术和智能技术等技术解决过程管理问题。在应用过程管理方法的基本步骤可大致概括为:(1)根据市场需求和资源特点制定经营目标,建立经营目标体系。(2)识别各种具有特定业务功能的业务过程,识别业务过程之间的相互关系、相互作用,识别关键的业务过程,对业务过程进行分析。(3)按经营目标体系,自顶向下,先高层次的过程,后较低层次的过程,进行业务过程优化设计,简化、调整、适当归并业务过程中的操作单元(或作业单元、工序、环节),确定各业务过程的联结方式;对每一业务过程进行定义和描述,确定业务过程的功能目标、投入和产出,确定作为管理重点的关键业务过程;在此基础上建立业务过程模型。(4)以信息的观点把业务过程看作为信息收集、传递和处理的过程,应用信息技术,按业务过程设计解决信息传输和处理问题的方案。(5)基于业务过程网络系统进行组织结构设计和制度设计。(6)按业务过程运行的需要合理配置资源。(7)应用计划和控制技术,根据业务过程运行的需要制订经营计划与控制方案,对业务过程运行进行反馈控制和协调。(8)以提高业务过程的绩效为主要目标,持续改进过程。由上可看到,与传统管理方法不同,过程管理方法是以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为理论基础的,它具有以下几大特点:(1)以系统理论为指导,从系统的观点出发,从横向视角把看作为一个由产品研发、生产、销售、采购、质量管理等业务过程按一定方式组成的过程网络系统;把每一个业务过程都看成是有特定功能和目标的、有输入和输出的过程子系统,系统由若干业务过程子系统按一定方式组合而成;应用系统方法解决业务过程系统的信息流、物流和工作流管理问题;关注业务过程内部和业务过程之间的逻辑联系、相互作用,关注业务流程中操作单元的优化组合;(2)应用信息论方法,将内部的各过程视为一个信息收集、加工、存储、传输的过程,应用信息技术解决业务过程管理信息的传输和处理问题。(3)应用控制论方法,将的业务过程视为可控过程,建立过程控制系统,运用反馈控制等控制方法解决业务过程系统的控制问题。(4)注重管理的细化,即细化到每一个业务流程、每一个操作单元(或作业单元、工序)、每一项影响业务流程运行的输入因素;(5)注重综合应用管理技术和信息技术等技术。在当今计算机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迅速发展、多学科知识积累和多种技术有机结合的技术背景下,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式正在发生大的变革。综合运用管理技术、计算机信息技术等技术的新管理模式将逐步取代传统管理模式,的信息处理能力及经营计划与控制能力将迅速提高。这些宏观背景因素将极大地促进过程管理方法在中的应用。

如何制定质量核对单

不同的产品有不同的《质量检查表》:

产品是有各种各样的,每种产品的性能、外观均不同,所以不同的产品均需编制专门的《质量检查表》,比如:电阻和电容是不同的器件,《质量检查表》也就不同。

2/6

根据产品的外观编制:

所有产品的检查外观都是非常重要的,它是编制《质量检查表》的一个重要方面; 外观的要求很多,但都差不多,如:表面整齐光滑、平整好、无掉漆、无碰伤等。

第三方验厂-提供海内外检验服务-挪亚检验

关注第三方的人也在看

挪亚检验全国设有多个分支机构,快速提供供应商评估,商品检验,物流配送审核等服务,为你减少监控货物生产和质量控制的成本。欢迎咨询!

挪亚检测认证集团有..广告

3/6

根据产品的性能编制:

每个产品都有它独特的性能,所有电气元器件都有它自己的电器性能,需在仪器仪表上测试;如:电容需测试漏电流、电容值,电阻需测试阻值、耐压值,这些数值在仪器上显示,如实记录。

4/6

根据产品的功能编制:

每种产品最终要卖给用户,所以产品的功能必须满足要求,这就是编制《产品检查表》的依据。如电视机的基本功能要求:图像清晰、无重影,色彩饱和度不失真、搜台迅速准确、声音要无杂音等等。

5/6

根据国家标准测试:

产品由各个厂家生产,但都得符合国家标准要求,比如螺丝、螺母有国标,接线端子均需测试耐压合同,编制《产品检查表》时必须满足国家标准。

6/6

根据检查过程编制:

一个产品从原材料进厂,到成品出库,必须经过几个过程,一般分为:原材料检验、过程检验、出厂检验,这些《产品检查表》是不同的,并且不同相同。

质量核对单怎么画

质量核对单画出项目名称,质量经理,时间,检查内容,检查结果,项目进度,项目成本,人员安排情况,可交付成果。

PMP-项目质量管理

管理大师:

    1. 戴明:PDCA环;

P:计划,设定为了达到目标所必须的方法或标准 

D:实施:按计划逐步实施具体工作 

C:确认(检查):确认并检查实施的效果

A:措施:确认实际效果与计划差异,并根据需要采取措施

    2. 朱兰:质量螺旋(质量环);强调质量是适合使用;提出质量与等级的区别;提出质量管理三部曲(质量计划、质量控 制、质量改进);

    3. 克鲁斯比:提出零缺陷;强调质量是符合要求;强调第一次就把事做对;提出质量是免费的;提出质量用非一致性成本来衡量;

    4. 石川:石川图/鱼骨图/因果图;提出质量圈、总结质量七工具的使用

    5. 田口玄一:实验设计方案;稳健设计方案;

质量----作为实现的性能或成果,是一系列内在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等级----作为设计意图,是对用途相同但技术特性不同的可交付成果的级别分类。

规划质量“定标准”:规划如何管理质量、控制质量;需要遵守的质量标准、可交付成果的质量测量指标; 

管理质量“管过程”:做好质量审计,过程分析;分析质量控制测量结果,反思过程,持续改进; 

控制质量“查结果”:核实可交付成果是否满足质量测量指标。

一、规划质量管理(规划过程组):识别项目及其可交付成果的质量要求和(或)标准,并书面描述项目将如何证明 符合质量要求和(或)标准的过程。

    作用:为整个项目中如何管理和核实质量提供指南和方向。

输入:

    1. 组织过程资产;

工具与技术:

    1. 标杆对照;

    2. 头脑风暴;

    3. 访谈;

    4. 数据分析-成本效益分析:达到质量要求的主要效益包括:减少返工、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提升相关方满意度、提升赢利能力;

    5. 数据分析-质量成本;在产品生命周期中为预防不符合要求、为评价产品或服务是否符合要求,以及因未达到要求(返工),而发生的所有成本;

质量成本:1. 一致性成本(防止失败)-预防成本,评价成本;2. 非一致性成本(为了处理失败)-内部失败成本,外部失败成本

    6. 决策:多标准决策分析;

    7. 数据表现-流程图;关键字---改进过程 识别潜在缺陷 估算质量成本 预测出错环节;

    8. 数据表现—逻辑数据模型:把组织数据可视化,以商业语言加以描述,不依赖任何特定的软件开发技术;

    9. 数据表现—思维导图:一种用于可视化组织信息的绘图法;

    10. 数据表现—矩阵图:在行列交叉的位置展示因素、原因和目标之间的关系强弱;

    11. 检查与测试的规划:在规划阶段项目经理和团队决定如何测试或检查产品、服务或成果;

输出:

    1. 质量管理计划:描述如何实施适用的政策、程序和指南以实现质量目标。描述项目管理团队为实现项 目质量目标所需的活动和资源;

包括质量政策、质量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等)、质量目标(可量化的目标)、角色职责、相关活 动、质量工具等等。应该在项目早期就对质量管理计划进行评审,以确保决策是基于准确信息的;

    2. 质量测量指标:描述项目或产品属性,以及控制质量过程将如何验证符合程度;

质量测量指标是对高层级的质量标准的具体化和可操作化。

二、管理质量(执行过程组):把组织的质量政策用于项目,并将质量管理计划转化为可执行的质量活动的过程。

    作用:1、提高实现质量目标的可能性;2、识别无效过程;3、识别导致质量低劣的原因。

输入:

    1. 项目文件:质量控制测量结果、质量测量指标、风险报告、经验教训登记册;

工具与技术:

    1. 数据收集:核对单;

    2. 质量审计:用来确定项目活动是否遵循了组织和项目的政策、过程与程序的一种结构化的独立过程;

    目标:

        1. 识别最佳实践、违规做法、差距及不足;

        2. 分享类似项目的良好实践;

        3. 协助过程改进、提高生产效率;

        4. 积累经验教训;

        5. 确认已批准的变更请求的实施情况;

    3. 数据分析:文件分析,根本原因分析,过程分析,备选方案分析;

    4. 决策:多标准决策分析;

    5. 数据表现-因果图:主要原因或根本原因;

    6. 数据表现-直方图:集中趋势、分散程度、分布形状、特定变量发生的、频率;

    7. 数据表现-帕累托图:一种特殊的垂直条形图,用于识别造成大多数问题的少数重要原因;主要原因、二八法则、优先排序、有重点的采取纠正措施;

    8. 数据表现-散点图:展示两个变量的变化;两个变量、回归线、强相关性、自变量、因变量;

    9. 面向X的设计:-产品设计期间可采用的一系列技术指南,旨在优化设计的特定方面,可以控制或 提高产品最终特性;

    10. 问题解决:发现解决问题或应对挑战的解决方案;1定义(问题)、2识别(根本原因)、3方案(生成方案)、4选择(最佳方案)、5执行、6验证(有效性);

    11. 质量改进方法:

        1)PDCA:计划、实施、检查、行动;

        2)六西格玛:百万分之三点四;

输出:

    1. 质量报告;

    2. 测量与评估文件:质量核对单、 需求跟踪矩阵等;

    3. 变更请求;

三、控制质量(监控过程组):为了评估绩效,确保项目输出完整、正确且

满足客户期望,而监督和记录质量管理活动执行结果的过程;

    作用:核实项目可交付成果和工作已经达到主要相关方的质量要求,可供最终验收;

输入:

    1. 项目文件:质量测量指标,测试与评估文件,经验教训登记册;

    2. 批准的变更请求;

    3. 可交付成果;

工具与技术:

    1. 数据收集:收集数据、潜在质量问题、缺陷数量或后果、统计分析结果。

        1)核对单( checklists )-有助于以结构化方式管理控制质量活动。

        2)核查表( check sheets )-用于合理排列各种事项,以便有效地收集关于潜在质量问题的有用数据;

    ① 统计抽样:从目标总体中选取部分样本用于检查,抽样的频率和规模应在规划质量管理过程中确定;

    ② 属性抽样:结果为合格或不合格(需要较多的样本);

    ③ 变量抽样:在连续的量表上标明结果所处的位置,表明合格的程度(需要专门人员进行);

    ④ 问卷调查:用于在部署产品或服务之后收集关于客户满意度的数据。

    2. 数据分析:

        1)绩效审查:针对实际结果,测量、比较和分析规划质量管理过程中定义的质量测量指标;

        2)根本原因分析(RCA):用于识别缺陷成因。

    3. 检查:指检验工作产品,以确定是否符合书面标准,也可用于确认缺陷补救。

    4. 测试/产品评估;

    5. 数据表现-控制图:用来确定一个过程是否稳定,或者是否具有可预测的绩效。(无界限的控制图叫“趋势图”);

规格上限和下限(USL/LSL)-反映了可允许的最大值和最小值。超出规格界限就可能受处罚(次品)。 

控制上限和下限(UCL/LCL)-代表一个稳定的过程的自然波动范围(失控—无需停产但必须查原因)。 

失控的判断:1、某个数据点超出控制界限;2、连续7 个点落在均值上方;3、连续7 个点落在均值下方; 控制界限通常设在离过程均值(0西格玛)±3西格玛旳位置。

输出:

    1. 质量控制测量结果:对质量控制活动的结果的书面记录,应以质量管理计划所确定的格式加以记录;

    2. 核实的可交付成果;

    3. 变更请求和项目文件更新:问题日志,测试与评估文件,风险登记册,经验教训登记册;

软件质量保证过程?

SQA人员类似于软件开发过程中的过程警察,其主要职责是:检查开发和管理活动是否与制定的过程策略、标准和流程一致﹔检查工作产品是否遵循模板规定的内容和格式。

计划阶段目的和范围:项目计划过程的目的是计划并执行一系列必要的活动,以便在不超过项目预算和日程安排的前提下,将优质的产品交付给客户。项目计划过程适用于组织中的所有项目,但每个项目可以根据各自的不同情况对该过程进行裁剪。进人标准:项目启动会议已经结束﹔在项目周期中,根据项目的跟踪结果,需要对项目计划进行修改和完善。输入:项目启动报告,项目提案书、项目相关材料、组织数据库中以往类似的经验文档。输出:评审后的文档,包括软件开发质量计划、软件项目质量管理计划、软件配置管理计划。过程描述:制定软件管理计划﹑软件质量管理计划﹑软件配置管理计划。

验证:同级评审人员和软件质量保证人员必须对项目计划进行评审,经批准后项目才能付诸实施。

QA检查清单:软件开发质量计划、软件配置管理计划。该阶段应确保制订了软件开发质量计划和软件配置管理计划。

关于软件开发质量核对单和质量核对单是什么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扫码二维码